小萌寵撬動大市場:寵物行業消費蛋糕越做越大
發布日期:2015-02-03
查看次數: 127
編輯:
干練優雅的徐女士在北京朝陽門附近上班,前不久她每日都挎著可愛的竹籃上班,竹籃里有她的愛寵“Angla小貓“。 這只萌寵因眼睛失明、幾日不吃不喝,徐女士只好帶著它一起工作,偶爾可以照顧它。但愛寵最終離世,徐女士哭腫了雙眼、悲痛之余還考慮了它的“身后事”。一個寵物追思紀念館的服務人員在寵物離世后,到現場運載尸體,送到專有的火化場,并把骨灰放入甕或紀念盒,交回給主人保管,或是放置在紀念館,讓主人隨時前往追思。近年來,在寵物行業里就連在眾人看來比較冷門的寵物殯葬、追思也受到關注,還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創業項目。
中國寵物市場在精神偏好中生長經濟學界通過調查發現,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人們的精神越需要一種寄托,而養寵物是富裕國家和地區人們最好的精神寄托方式之一。據中國寵物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寵物狗的數量為2.68億,寵物貓數量為1.07億,中國的寵物數量在2004-2014的10年間增長了近900%。然而,寵物市場拓展不僅取決于寵物飼養量的增加,更是因為寵物的“待遇”在提升。
如今,狗的存在不單是為了看家護院,貓的存在不單是為了抓老鼠,就連蜥蜴、角蛙、蜘蛛等長相讓人些許感到“毛骨悚然”的動物,也成為了人們的新寵。寵物已不單單是一只動物,而是一名必不可少的家庭成員。很多愛寵人士對待自己的寵物,就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或是伴侶一樣。尤其是一些空巢老人、單身主義者、沒有孩子的家庭,寵物的地位更加重要,他們與寵物之間已經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依靠。因此,愛寵人士除了會為寵物的溫飽問題消費,更會關注寵物的衛生消費、健康消費、外形消費以及喜怒哀樂等諸多方面。
寵物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寵物慷慨解囊,給整個寵物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消費市場規模的提升。各種寵物食物玲瑯滿目,補鈣強骨的、調理腸胃的、預防衰老的、就連為狗狗清潔牙齒的潔齒骨也從不吝嗇;為了寵物們的顏面,使用各種類型的洗浴香波,殺菌的、亮毛的、染色的應用盡用,也不惜花費幾百元為其購置專用的吹風機,或者出入專業的寵物美容院;出門在外,為其購置自動喂食器,如果是出遠門,則選擇花費幾百上千元把自己的愛寵送到寵物寄養中心,還日日擔心著它是否吃得好,睡得香;如果愛寵患了疾病,就算花費數千元甚至上萬元也必須自己的愛寵治療疾病。
伴隨著寵媽寵爸們對寵物的愛和精神寄托,寵物食供應、寵物美容保健、寵物醫療、寵物服飾、寵物寄養、寵物展會、寵物媒體、寵物電商等行業不斷走俏,逐漸形成了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 — 寵物經濟。
全球寵物經濟如日中天
據了解,美國是世界上寵物產業第一大國。2013年美國寵物行業規模超過555億美金,是美國電影總票房5倍。中國則約300億人民幣左右,也超過中國電影總票房,中國寵物市場還保持著30%左右的增長速度。美國寵物的數量已經超過了人的數量(相比于美國3.1億人口,美國的寵物數量已高達3.8億)。美國將寵物作為一個產業的時間至少比中國提前了一個世紀。其寵物大國地位從寵物擁有量上可見一斑,根據來自美國寵物產品生產商協會(APPMA)的資料顯示,美國目前有63%的家庭至少擁有一只(條)寵物,這也就意味著6910萬家庭在飼養寵物,其中4936萬家庭養寵的數量在兩只(條)以上。更有業內人士指出,美國婚育平均年齡增加也和養寵有著密切關系。
再來看亞洲寵物行業最為發達的日本,據了解,日本飼養寵物的“恩格爾系數”變小。除了飼料和用品之外,寵物美容SPA,寵物學校,甚至寵物養老院和墓地殯葬行業在日本已經很發達。一條狗一只貓現在享受到的待遇和人基本上沒有區別。早在十幾年前,日本就出現了專門埋葬寵物的墓地以及將主人和寵物合葬的墓地,近幾年來日本人和寵物合葬的墓地人氣也不斷高漲,備受關注。在日本很多企業員工的寵物生病或死亡可請帶薪假。寵物狗如有醫保還可承擔一半診費。
小萌寵撬動了寵物行業的大市場,寵物消費蛋糕越做越大,全球寵物經濟的井噴,一方面得益于越來越多人加入了養寵一族,另一方面人們對小萌寵的精神偏好和依靠在與日俱增。行業蛋糕雖大,但更需要行業領跑者引領市場趨勢,真正滿足愛寵受眾的需求,規范行業市場,寵物行業才能有更大作為。
本文摘自網易新聞。
展會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