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行業創業新方向
現在選擇寵物生意創業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還有很多的新的創業方向,如寵物可穿戴設備、社交等,這些新方向是否可行呢?不妨看看專家的意見。
社交類項目
盈利模式參考母嬰類
寵物的社交應用,不僅只是聊天,因為市面上絕大部分的社交應用都只是停留在相互聊天的層面。寵物社交的一個實用功能,是寵物主人之間的聊天是可以解決基于寄養、領養、包括配種之類的問題。比如寄養,很多人是放在寵物商店或者朋友家里,放寵物商店不是很放心,有時朋友不一定有空,很麻煩;寵物配種也很麻煩,尤其需要在同城,遇到一個品種合適,年齡相仿,主人還談得來的,就很難找。所以,市場需求是有的。
當然,也有人說互聯網上的寵物社區很多,也能解決社交或其他寄養、配種等實際問題。但是,網頁端的弊病是發信息后,反饋時間很長。論壇用戶發信息,不會被主動推送,需自己經常去看有沒有人回帖,更別說論壇的用戶日漸減少,即使微博用戶活躍,要在上面發一條類似配種或寄養的信息,前提也要同城的用戶看到。現有的渠道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相對通用型APP,寵物社交應用很小眾,線上推廣性價比比較高。線下的寵物店和寵物醫院覆蓋的人群和面積有限,在微博、豆瓣等上做推廣相對容易。比如,一些養寵物的人,會集中關注一些寵物大號,在豆瓣也經常出現在小組里,可以做到精準推廣。
至于盈利模式,我認為寵物市場和母嬰市場比較相似,都需要持續購買消費品。比如,它可以和寵物醫院、寵物商店合作,甚至開發出類似寵物電商的功能,使用戶在應用上就能獲得一站式的服務。(點評嘉賓:遛遛創始人 張帆)
運營模式參考“蘑菇街”
國外的模式在中國就需考慮本土化問題。如果以圖片形式建立社交,個人感覺在國內還是有機會,不過也需注意一些問題。可以參考蘑菇街、美麗說的模式來做。用戶在上面以圖片形式分享自己的購買經歷、心得,最終的購買渠道指向了淘寶。畢竟,單純圖片的商業模式是有限的。
另外,我覺得這種應用在移動端的成功率相比PC端更高,PC端和圖片離得比較遠,手機上拍了圖可以馬上分享出去,PC端比較難。(點評嘉賓:易觀國際分析師 陳壽送)
設備類項目
GPS定位接地氣,市場更好
據我所知,國外在幾年前就出現了針對寵物的可穿戴設備,像高通就推出過寵物用跟蹤項圈,主要是GPS定位功能。國內我還沒聽說過哪家公司在做針對寵物的可穿戴設備,畢竟國內外的大環境不一樣,國外的寵物更像家人,國內的可穿戴設備才剛起步,大眾的產品都還是初步萌芽,更別談寵物了。
其實,寵物和人的可穿戴設備技術上應該差不多,血壓采集、心率監測、運動軌跡等,關鍵是市場需求還沒達到。比如可穿戴設備的價格一般不便宜,有多少人愿意為之買單很難說。我覺得,做寵物的GPS跟蹤產品,防止其走失的產品,在國內或更為實際,落點更接地氣。(點評嘉賓:咕咚網CEO 申波)
市場不成熟
首先,現在針對人體的可穿戴設備都還是起步的階段,大背景如此,對寵物的更靠后了;其次,大部分養寵物的人并不具備科學喂養的經驗,對寵物的健康重視程度,沒有被啟蒙;最后,即便是可為寵物使用的GPS定位,在國內也有市場空間小的問題,因為國內特別是大城市,寵物多生活在房內,出門被牽著,自然走丟的情況不算多。因此,寵物的定位系統需求也不是很強,即便有人有此需求,但要找到這個目標人群所花費的營銷成本,可能會超過通過售賣產品賺取的利潤。(點評嘉賓:乖乖寵營銷總監 劉欣)
寄養類項目
需求大,但做不大
從生意的角度來說,這種模式在國內完全可行。寵物寄養的需求大,相對來說它還是個小眾市場,可以賺錢,但不會是門大生意。
現在養寵物的人群越來越多,以我們自己的網站來看,每到過年過節,可看到很多用戶發帖“求寵物寄養”,即“賣方”的需求是很強。而每當有這樣的帖子出來,同樣也能看到很多愿意為之寄養寵物的用戶,即“買方”。當然,除了寵物的“口糧”,寵物主人都會額外支付給寄養人一些費用。
按照這種邏輯,市面上應該出現不少此種平臺,但為什么不見蹤影?我覺得關鍵的因素是市場不夠規范,沒有細化的規則,導致大家不敢輕舉妄動。
比如,2013年春節時,我們網站上的用戶,就發生了一起寵物主人與寄養人的糾紛。寵物主人是一位在廣東工作的武漢女孩,她養了2條大約5歲的蜥蜴,通過在站內發帖,她在廣東本地找到了一位寄養人。不過,當假期結束返回廣東后,她發現放在寄養人家的2條蜥蜴已經死亡。這件事在我們站內一時引發了眾多關注,最后以寄養人賠償了2000多元結束。這件事其實就折射出了寄養規范的問題:其實,寵物蜥蜴正常壽命大約是四五年,蜥蜴究竟是因為寄養不當死亡還是壽終正寢?很難說。目前并沒有細則標準可以供雙方參考。這種思路推而廣之,每種寵物的習性、壽命、寄養方法都不同,當意外發生,如何判斷是否寄養導致等,都需要不同的標準。所以,沒有規則標準,這個市場做不大。(點評嘉賓:爬行天下創始人 王生)
在線業務風險不小
在線寄養服務模式里還有一個風險需注意,當寄養名貴的寵物時,網站應該怎么獲得寵物主人的信任。曾有人建議我去專門開通在線寄養服務,充當第三方,網站購買保險吸引用戶積極寄養,出問題后寵物主人可獲得賠償。但我的問題也很實際,有的寵物價格不菲,比如一些金頭龜的價格達幾十萬,一個小網站很難購買如此高賠付的保險,有成本壓力。(點評嘉賓:乖乖寵營銷總監 劉欣)
時間點不合莫模仿
在線寵物寄養模式上沒什么問題,但從時間點來看現在并不合適。
目前,國內的寵物市場剛興起,屬初期階段,創業者都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是找用戶、抓用戶,至于在線寵物寄養等細分服務,一定是在用戶量足夠大之后,才會被需求點支撐起來的。這就像早期的電子商務,比如1999年時電子商務的概念就很火,當時易貝易趣等都趁勢興起,不過當時整體的大環境還沒有起來,時間點不對。
從市場規模上來說,模仿美國的此模式也為時過早。現在,國內寵物市場規模大約是幾百個億,其中的商家眾多,行業里第一名的規模即使有幾千萬元,你能把在線寵物寄售做到細分領域的第一名,估計最多也就幾百萬的規模,非常小。
【上一篇】: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出臺 寵物食品行業將更加規范
【下一篇】:長城寵物展精彩活動出爐 寵物行業盛會精英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