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都"變身"寵物小鎮助力區域經濟新供給
6月6日電,泰迪、金毛、蘇牧、哈士奇……以后出門旅游再也不用把愛犬留在寵物店了,可以帶著萌寵一起游玩。這個地方是浙江平陽,這里被授予“CKU寵物文化示范基地”稱號,這里正在打造“寵物小鎮”。
2016年對平陽而言,注定不平凡。經歷了粗放型經濟的污染之殤、全球金融風暴的切膚之痛,平陽從曾經的制革大縣逐步走上寵物時尚產業“特色小鎮”的蛻變之路,著力打造區域經濟新供給。
制革大縣興盛一時
上世紀80年代末,溫州的皮革加工業興盛一時。不夸張地說,當時國人穿的皮鞋,三雙里面就有一雙是“溫州牌”。除了皮鞋,皮包、皮帶等也是溫州的標志性產品。
廉價的勞動力、密集的皮革產業集聚,曾為溫州帶來GDP增長的“黃金10年”。那時的平陽水頭還是個人口僅10萬人的小鎮,卻占據了全國25%的生皮產量。2002年前,水頭鎮孕育出1057家制革企業(大部分是竹類結構、油氈封頂),每年的總產值達37.29億元,出口供貨值10.68億元,稅收達 1.69億元。
皮革是平陽地方財政的“大頭”。讓平陽人無奈的是伴隨經濟快速發展而來的污染創傷——2003年,水頭制革基地污染案被國家環保局列為全國十大最新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和浙江省九大環境違法案件之一。
鼓了腰包卻破壞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平陽人開始在困境中反思。
“五水共治”促轉型
2013年,浙江正式吹響“五水共治”的號角,溫州成為重點實驗區。在這場關乎生存的“戰役”中,平陽縣相關部門對制革業進行了多次整合、升級,推動企業轉型發展。
平陽縣副縣長彭楊介紹,平陽將治水和“三改一拆”結合,徹底整治水頭制革行業,代價是縣財政每年損失1.5億元,影響工業增加值增幅15個百分點以上。但近三年的整治實現了兩個轉變:1261家重污染的制革企業精簡到了39家;成功實現產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提升。據平陽五水共治辦公室統計,2016 年1至4月底,平陽全縣五水共治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8.85億元。
另外,平陽還提出“消滅黑臭河、劣V類水三年行動計劃”。縣治水辦定期開展河道巡查,不定期開展“回頭看”活動,發現臟亂差等問題以督辦告知單形式及時交屬鎮(鄉)治水辦調查處理;建立縣領導“兩包三掛”實效考核制度,將“五水共治”重點工作納入縣領導考績考核范疇;面向社會設置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公眾和組織監督。
“通過持續性的治理,目前當地水質從五類水已提升到二類水的標準。”在彭楊看來,一次又一次的產業融合濃縮,凸顯的正是平陽對產業優化精益求精的堅定決心。

激活新興區域經濟
在政府對制革這個高污染行業進行改造的同時,素來商業嗅覺敏銳的平陽企業家開始嘗試用豬、牛皮的二三層下腳料,制作和加工適合寵物狗磨牙和玩耍用的狗咬膠系列產品,銷往國際市場,開發出當時國內還無人涉足的“寵物產業”。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從低到高、從分散到集中、從簡單到規范、從單一到全面、從自主到標準、從初加工到精細化,走過陣痛期的平陽的寵物產業,衍生發展出的行業已逐步成為極具競爭力和地域特色的優勢產業。
彭楊告訴記者,目前平陽縣共有寵物用品企業22家,年產值達40多億元,產品種類已發展至幾十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其中,寵物咬膠占全世界咬膠食品市場份額的60%以上,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寵物咬膠食品生產基地。更讓平陽人自豪的是,平陽縣獲得了兩張國家級金名片:全國唯一的“中國寵物用品出口基地”、 “國家級出口寵物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如今,平陽正在籌劃如何把這張“皮”從“薄”做到“厚”。
“寵物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而特色小鎮建設也給了我們這樣的新興行業一次發光的契機。”佩蒂動物營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照波這樣說道。
他表示,全球以寵物用品、寵物食品為主的產品市場規模預計達數百億元左右,而國內市場尚處于起步培育階段。另外,歐美等發達國家寵物產業的增加值已經占到國家GDP比重的2%至4%,而中國寵物產業的增加值僅占GDP的0.2%左右,空間巨大。
目前,平陽現有寵物產業產品序列主要集中于寵物咬膠等產品門類,產業鏈、產品鏈拓展空間很大,面臨著極佳的發展機遇。
未來5年內,平陽將打造出一個集生產、研發、展銷、居住、休閑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時尚特色小鎮。“寵物小鎮”將大力發展寵物用品產業,并以此為核心,融合發展休閑旅游業、生態農業,引導形成具有平陽特色的寵物休閑旅游業。
來源:浙臺連線
【上一篇】:寵物行業擁千億級市場
【下一篇】:平陽打造寵物小鎮 “旅游+產業”助推萌寵經濟